11月4日,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的经济数据,结果让人大失所望!深圳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仅为6.6%,上半年增速为7.4%,下滑了0.8个百分点。
于是,有人就开始揣测前段时间出台的放开香港人粤港澳大湾区购房门槛,以及深圳改变豪宅税认定标准,都是因为深圳经济失速,所以又到了启用深圳楼市这把“夜壶”的时候,甚至有人把深圳经济下滑,归罪于高房价,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过于牵强。
其实无论是经济失速的原因还是拯救深圳的经济形势,楼市的作用的微不足道,也改变不了目前的经济形势。
的确,高房价的存在,降低了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扩张性,但我们盲目地把经济下滑甩锅给高房价,显然也是过于草率。
1
“夜壶”决定不了深圳经济的走向
进入第三个季度,全国的楼市似乎只有深圳一枝独秀,8.18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,着实让深圳楼市添了一把火,即使过去滞销的公寓产品,也卖得十分红火,当大家沉浸在深圳再次伟大与崛起的论调中时,统计局突然公布的GDP数据,让“深吹们”唱高深圳的论调哑然而止。
为何一边是楼市大卖,一边却表现为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?
记得2018年的深圳楼市,占GDP比重为10.6%,也即2500亿左右的年度贡献值。2019年三季度深圳当季的GDP为6556亿,而二季度当季的GDP为6399亿。而从第二季度的楼市销售情况看,明显不如第三季度,因为8.18城市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后,楼市火爆程度明显前后有别。可单季的GDP增量却明显失速了。
从这一点看,“夜壶”决定不了深圳经济的走向,楼市只是10%左右的规模总值,已经失去了靠房地产拯救深圳经济的可能,所以某些别有用心的人,号称的拿“夜壶”刺激经济实为无稽之谈。这次豪宅认定标准的改变,也只是目前的豪宅认定标准已经过时,重新出台新标准,既符合老百姓利益,更符合客观现实。外界视为刺激深圳经济,似乎过于牵强。
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实际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,每年三万套的新房成交数据,刺激楼市的效果已经杯水车薪,深圳楼市早已进入存量房市场,早已告别单一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野蛮年代。
2
深圳经济下滑 高房价不“背锅”
按照贝壳找房APP公开资料显示:目前北京二手房均价60894元每平方;深圳二手房均价57712元每平方,三个一线城市中,深圳排第二高,为何北京没有突然的失速,而只有深圳会有?外界之所以把深圳经济下滑,归结为高房价的原因,主要是高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,越来越多的廉价劳动力离开深圳,这确实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力,但不是根本原因,否则,把北京、新加坡等地做样本,就得不出这种结论。
数据来源:贝壳
外界之所以把深圳经济下滑,归结为高房价的原因,主要是高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,越来越多的廉价劳动力离开深圳,这确实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力,但不是根本原因,否则,把北京、新加坡等地做样本,就得不出这种结论。
引用最近的一组数据:深圳企业外迁正成加速的态势。近三年,深圳一共外迁192家企业,但2018年一年迁出了91家。为何单单在2019年三季度才爆发经济失速的现象?这说明企业外迁只是企业战略的一种需要,而不能简单归纳为高房价的压迫效应。
另外一个现象是深圳最近几年写字楼空置率高企,很多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,于是很多人会联想到深圳的高房价正在让深圳失去城市竞争力。可是,2019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,深圳为全球第四竞争力城市,全国竞争力第一的城市。而排名全球第三竞争力城市的新加坡的房价,更是大大高于深圳,为何新加坡的城市竞争力不因高房价而降低?
深圳为全球第四竞争力城市
深圳凭借创新立市,科教+创新+金融将是深圳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之道,也许这次经济的失速正是低端产业顺势出局,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还没跟上的表现。这次的经济失速,我们不能甩锅高房价,也许高房价确实有一些负面因素。失速一定有它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3
失速只是暂时的阵痛
从7.4%下降到6.6%,下降幅度是有点大,这说明国际形势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力度,也说明我们需要改变不合理的产业构成,发展高附加值产业,调整产业结构,找到失速的根本原因,无需过分夸大负面作为,应该正视高增长之后的后遗症,及时调整产业政策,势在必行。
数据来源:深圳统计年鉴2018
第二产业40%的占比,目前深圳这一数据是一线城市中最高的。上海不到30%,北京占百分之十几。放大视野到国际一线城市,比如纽约、伦敦,第二产业也不足两成,所以仅仅因为房价高,我们把经济失速甩锅高房价,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。
深圳的高房价确实具有一定的副作用:企业将生产线迁到周边的东莞、惠州、中山等城市,这样不会过大冲击深圳产业链的完整性,比如华为部分搬迁到松山湖。产业链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界定,只要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实现生产要素流动,就不会太大影响。
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纲要,正是加强大湾区9+2城市群之间的协作,在互联互通上、在产业转移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规划与部署。8.18政策对深圳重新定位后,我们要坚定深圳的国家战略高度,要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充满信心。
4
深圳是楼市调控最严的城市之一
在2015年起航的这波牛市中,深圳房价已经横盘超过了三十个月以上。正是政府出台五年社保、限购、限售、限价的三限政策,二套七成,三价合一政策的执行,才导致房价没有持续攀升。2000万以上的人口,一年三万套的商品房供给,很难把房价遏制住不涨。
2018年,深圳市率先启动了二次房改,应对高房价的负面影响,用百分之六十的市场预留了社会保障房与人才房,仅仅预留了40%的商品房供给。
深圳楼市最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城市,的确一举一动都会备受瞩目。2019年8.18重新定位深圳为社会主义先行城市之后,的确掀起过一波购房热潮,而且还是在内地诸多城市面临房价滑铁卢之时。
加上这次经济数据下滑之后,深圳推出豪宅线界定标准的变化,都被外界无端视为靠房产拉动经济的举动,试问:深圳楼市现在是否出现销售不动的局面?
我们看到的各个售楼部都是没有房源的现象,改变的只是限售快慢的变化而已,总量似乎没有变化。对于豪宅界定标准改变之后,对经济的刺激,这个数据还有待观察,至少到目前为止,还没看到二手市场的井喷成交现象出现。
如果不是深圳市政府严格的宏观调控执行力度,深圳看房团有理由相信:2019年房价早已不是今日的局面,香蜜湖、前海、沙井、光明、龙华等热点区域的房价,恐怕早已一去不复返了。